维生素D对宝宝的骨骼生长起着关键作用,这就好比盖房子,钙和磷是砖瓦和木材,维生素D就是运输这些材料的卡车。当维生素D缺乏时,钙盐不能运输并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,会使骨骼发生病变,出现如方颅、鸡胸、“O”型腿等现象。同时还可影响神经、肌肉、造血、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。如果宝宝需要补钙,只单纯补钙而不补充维生素D,通常无法完全避免佝偻病的发生。
对于婴幼儿来说,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可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。需要注意的是,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,不同宝宝间的个体差异很大。因此,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,小剂量(400国际单位)每日服用。一般情况下,不应过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,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D,并连续数月,即可中毒。
宝宝预防佝偻病,应从妈妈怀孕开始,在怀孕晚期(即7、8、9三个月),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、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,因此,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。冬春季怀孕或体弱多病的准妈妈在孕晚期应该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。早产宝宝、双胞胎、人工喂养宝宝或冬季出生的宝宝应该从出生后2周开始,每日连续服用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。婴儿期的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,容易发生佝偻病,坚持口服维生素D是预防婴儿佝偻病发生的保证。
由于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,因此,浓缩鱼肝油滴剂,及一些包装蔽光不好的制剂,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难以保证。目前,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D制剂如“伊可新”含量正是400国际单位,剂量容易掌握,又由于有软胶囊的包裹,其生物活性不易被破坏,很容易被家长和孩子接受。
医学研究成果表明,维生素D并非营养品,它既是维生素,作用又相当于激素,与其他维生素和一般食物性营养物质不同,它在人体内的最大作用是抗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病。作为预防措施,每天服用正常剂量400国际单位就足够了。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D,会使体内维生素D蓄积过多,出现如食欲下降、恶心和消瘦等中毒的症状。
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来说,一般他们的户外活动较多,皮肤受阳光照射后会合成维生素D供人体利用,而且此时食物品种增多,钙和维生素D的来源较丰富,同时生长速度较以前减慢,一般不需要再额外补充维生素D和补钙。
|